转发吉林日报第25期第05版
本报讯(张强 记者张力军)为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要求,切实提升用地效率,白山市加大节地模式创新力度,创造了白山市水韵广场项目技术模式,探索立体开发,地上、地下空间多重利用节地技术,形成集生态、商业、健身、市民活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下沉式城市综合体。
采用立体开发、空间多重利用技术,提升土地利用率。这个项目融入综合交通、公共配套等重点专项规划,引导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节约用地、合理布局,地上空间采用景观廊桥、空中花园及商业街设计,地下公共空间强调多样性设置休闲健身、餐饮娱乐、特色商城、旅馆、儿童乐园等区域,设立地下停车场,实现了人与车互不干扰的多层次立体交通系统,同时架设排水终端处置设施,为打造”海绵城市”夯实基础,满足了居民生活需要,进而提升城市运行效率。
兼顾生态文明建设,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利双赢。该项目引入地下森林的设计理念,通过不同形式的林下空间设计,实现广场绿地高覆盖率,做到在城市中留住生态、在森林里感受现代气息,享受城市文明。
开展旧城改造,盘活低效利用土地。该项目位于金河大桥桥头,因历史原因,大部分为未拆迁老旧住宅及厂房,大大影响了城市面貌,居民居住环境老旧,拥挤,城市配套不全,环境问题突出、消防隐患增大。改造后该区域面貌一新,改变了恶劣的居住环境。原址小旧废弃工业厂房由土地储备机构收储后集中开发,促使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用地结构,加强了公共设施及民生项目建设。
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,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机制。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可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,同时也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。该项目有民营企业投资2.3亿元进行开发建设,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的同时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。
节约集约用地与城市功能交叉,人民安全有保障。在不断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基础上,兼顾人防需要,既提高城市品位又增加人防工程防护容量,在应急状态下可为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,实现了人防项目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城市建设互相融合。地下停车场实现了人车分流,同时改善了城市地面环境,保证地面有更多绿地、提高土地利用率,缓解交通拥挤状况。